9月23日下午,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凌广教授受邀前往嘉兴学院参加“喜迎党的二十大·社科学者谈乡村振兴”系列论坛,为与会师生作《传统村落祠堂戏剧空间艺术活化与探究》的专题讲座。本次论坛由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嘉兴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嘉兴学院人文社科处联合主办,嘉兴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徐利平教授担任此次学术主持。
讲座伊始,陈凌广教授以当下城乡发展矛盾为切入点,从城乡二元结构及原子化问题的视角下阐述乡村传统文化复兴的困境:人口流动与新型城镇化令乡村社会产生了去组织化、去合作化、去邻里化的倾向,宗族观念日益淡薄,承载家族兴衰的空间载体祠堂逐步沦为“闲置品”,由此探索出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活化更新设计的时代背景并号召在场师生及当代艺术设计从业者要积极从社会学视角发现艺术问题。
讲座现场,陈凌广教授展示了其从事乡村振兴研究期间运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浙传身影”二十余年间,带领浙传师生团队多次奔赴余东村、碗窑村、梅蓉村等传统村落,用农民画艺术等手段赋能乡村,打造乡村公共艺术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走访村落的过程中调研古祠堂的现状,持续探索传统村落祠堂空间的艺术活化路径。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如何让大部分已经被废弃的祠堂以包容创新的姿态实现功能转型,是使古祠堂空间复兴亟待解决的困境。陈凌广教授提出了“祠堂艺术之道”——更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以期实现对祠堂空间有效利用与载体设计,探寻在乡村建设领域跨专业综合的在地营造时间及乡土语言的现代化表达,实现乡村空间资源上更新,由此发挥出传统村落祠堂独特的教化功能、留住乡愁功能以及保持寻根功能。
继而,陈凌广教授分享了其将祠堂打造成戏剧空间的探索案例。2019年,陈凌广教授提出了“红色文化走进祠堂”的创新探索实践,将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研究成果红色舞蹈诗剧《红》引入祠堂,把建筑当作“画框”,将演员当作画笔,将舞蹈动态当作线条,在“中国农村画第一村余东”余氏宗祠植入新的观念艺术形态,为村民带去珍贵高雅精神食粮。红色舞剧《红》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与乡土特色元素,通过舞蹈形式汇聚于乡村文化礼堂,是现代音乐嵌入式演艺空间的首创样本,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生动体现。
讲座的结尾,陈凌广教授总结道:“乡村振兴是文化振兴,是精神升华,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将红色基因植入祠堂,是当下新时代的重要命题,更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责任与方向,‘艺术乡建’我们一直在路上。”
陈凌广教授的分享给予了现场师生们科研与艺术创作的双重启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返回首页